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烈侯 北宋 · 吕陶
 押阳韵
唐衰中原乱,贼据西南疆。
号令不出畿,畴能禦彊梁。
杨侯仗直忠,宝剑凌穹苍。
誓将扫妖祲,得以完金汤。
尝胆过勾践,食羹如乐羊
严颜颈未断,霁云指何伤。
众寡固不敌,岁月亦已长。
孤城屹然峙,锋锐莫可当。
譬如泛巨海,难以一苇航。
天心未厌悔,人意忽苍黄。
百口同穴瘗,悲云惨朝阳。
寰区既澄静,往事极凄凉。
封爵加美谥,幽明知宠章。
近世修旧史,笔削严否藏。
书曰侯死之,一褒踰绣裳(自注:近修唐史,书五月丙子王建彭州杨某死之。)
彭人念侯德,庙食墓之傍。
水旱每致祷,丰年屡仓箱。
父老或有言,夜漏犹未央。
见侯出自庙,凛然坐黄堂
此理实晦昧,有无何渺茫。
子厚罗池神,海俗专祈禳。
乖崖宛丘殡,醉者取灭亡(自注:乖崖殒于私第,过其门者必步。有军校醉,至门不下,辄委辔以死,陈人到今言之。)
英灵果不泯,犹足威一方。
予尝假州绂,秉笏趋侯墙。
为侯记讳日,一奠岁率常。
出令避侯名,示民以虔庄(自注:彭人传云五月二十二日城陷,某尝于是日率官属具祭,仍作佛事,自是岁以为常。又尝谕郡人不得名侯之名。)
又欲建高碑,始终载其详。
俄以罪戾去,慊然视缣缃。
幸此续大句,安能发幽光。
持以遗彭人,庶几予不忘。
净观圣母记 唐 · 温璠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一
大中壬申岁夏五月乙未
高平曰。
汝在泽以能闻。
今辍于袁。
宜用前心以为理。
再拜奉诏南之。
秋七月哉生魄
入浪于盟津。
鼓双翼飞波抵钟陵
及仲月。
既维舟于观步。
观以净为名。
东晋许真人栖息之旧地。
荤膻污触。
必有变怪。
按仙籍云。
神仙中有孝道明王授道要于圣母。
母传法于吴猛许逊
字敬之
孝廉上第补旌阳
则圣母为旌阳之师矣。
既升堂谒真人。
礼成而退。
傍有香水。
设位而无像质。
北墉有挂缋画为少女者。
曰真人之圣母也。
谓圣母之严颜华发。
不宜为幼妇必矣。
询于耆旧。
求圣母之遗像。
一无可取者。
后数月。
春光满湖。
繁花压枝。
会郡之文士望湖亭
俄假寐于嘉莲阁。
恍若有睹。
疑非在梦。
见老母涉菱波步浮
至于阁前云。
神母之仪祗尔。
不必他求。
遽起。
命画工施古脱其所见增减。
信宿方定。
相如涉菱之母矣。
乃于郡斋轩置座以塑画像。
踰月而功就。
端严仪表。
威容凛然。
岂灵仙凭托而致是乎。
爰命道门都监智周与威仪易景诜道士施契虚等。
以香花时果迎圣母归净观。
时八年三月十五日记。
舞赋 东汉 · 傅毅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三、文选卷十七
楚襄王既游云梦,使宋玉高唐之事。
将置酒宴饮,谓宋玉曰:「寡人欲觞群臣,何以娱之」?
玉曰:「臣闻歌以咏言,舞以尽意。
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
听其声不如察其形。
《激楚》《结风》《阳阿》之舞,材人之穷观,天下之至妙。
噫,可以进乎」?
王曰:「如其郑何」?
玉曰:「小大殊用,郑雅异宜,弛张之度,圣哲所施。
是以《乐》记干戚之容,《雅美》蹲蹲之舞,《礼》设三爵之制,《颂》有醉归之歌。
夫《咸池》《六英》,所以陈清庙、恊神人也。
郑卫之乐,所以娱密坐、接欢欣也。
馀日怡荡,非以风民也,其何害哉」!
王曰:「试为寡人赋之」。
玉曰:「唯唯」。
夫何皎皎之闲夜兮,明月烂以施光。
朱火晔其延起兮,耀华屋而熺洞房。
黼帐袪而结组兮,铺首炳以焜煌。
陈茵席而设坐兮,溢金罍而列玉觞。
腾觚爵之斟酌兮,漫既醉其乐康
严颜和而怡怿兮,幽情形而外扬。
文人不能怀其藻兮,武毅不能隐其刚。
简惰跳踃,般纷挐兮。
渊塞沈荡,改恒常兮。
于是郑女出进,二八徐侍。
姣服极丽,姁媮致态。
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
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
珠翠的皪而炤耀兮,华袿飞髾而杂纤罗。
顾形影,自整装
顺微风,挥若芳。
动朱唇,纡清阳
亢音高歌为乐方
歌曰:摅予意以弘观兮,绎精灵之所束。
弛紧急之弦张兮,慢末事之𩨒曲。
舒恢炱之广度兮,阔细体之苛缛。
嘉《关雎》之不淫兮,哀《蟋蟀》之局促。
启泰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
扬激徵,骋清角。
赞舞操,奏均曲。
形态和,神意恊。
从容得,志不劫。
于是蹑节鼓陈,舒意自广。
游心无垠,远思长想
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
雍容惆怅,不可为象。
其少进也,若𦒡若行,若竦若倾。
兀动赴度,指顾应声。
罗衣从风,长袖交横。
骆驿飞散,飒擖合并。
鶣𪅃燕居,拉㧺鹄惊。
绰约闲靡,机迅体轻。
姿绝伦之妙态,怀悫素之絜清。
脩仪操以显志兮,独驰思乎杳冥。
在山峨峨,在水汤汤。
与志迁化,容不虚生。
明诗表指,嘳息激昂。
气若浮云,志若秋霜。
观者增叹,诸工莫当。
于是合场递进,按次而俟。
埒材角妙,夸容乃理。
轶态横出,瑰姿谲起。
眄般鼓则腾清眸,吐哇咬则发皓齿。
摘齐行列,经营切儗。
彷佛神动,回翔竦峙。
击不致筴,蹈不顿趾。
翼尔悠往,暗复辍已。
及至回身还入,迫于急节。
浮腾累跪,跗蹋摩跌。
纡形赴远,漼似摧折。
纤縠蛾飞,纷猋若绝。
超𧼯鸟集,纵弛殟殁。
蜲蛇姌袅,云转飘曶。
体如游龙,袖如素蜺。
黎收而拜,曲度究毕。
迁延微笑,退复次列。
观者称丽,莫不怡悦。
于是欢洽宴夜,命遣诸客。
扰躟就驾,仆夫正策。
车骑并狎,巃嵷逼迫。
良骏逸足,跄捍凌越。
龙骧横举,扬镳飞沫。
马材不同,各相倾夺。
或有踰埃赴辙,霆骇电灭。
蹠地远群,闇跳独绝。
或有宛足郁怒,般桓不发。
后往先至,遂为逐末。
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
迟速承意,控御缓急。
车音若雷,骛骤相及。
骆漠而归,云散城邑。
天王燕胥,乐而不泆。
娱神遗老,永年之术。
优哉游哉,聊以永日。
上封事言诸窦 东汉 · 何敞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三
夫忠臣忧世,犯主严颜,讥刺贵臣,至以杀身灭家而犹为之者,何邪?
君臣义重,有不得已也。
臣伏见往事,国之危乱,家之将凶,皆有所由,较然易知。
郑武公之幸叔段,卫庄公之宠州吁,爱而不教,终至凶戾。
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
伏见大将军窦宪,始遭大忧,公卿比奏,欲令典干国事。
深执谦退,固辞盛位,恳恳勤勤,言之深至,天下闻之,莫不悦喜。
今逾年无几,大礼未终,卒然中改,兄弟专朝。
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肆心自快。
今者论议汹汹,咸谓叔段、州吁复生于汉。
臣观公卿怀持两端,不肯极言者,以为等若有匪懈之志,则己受吉甫申伯之功,如等陷于罪辜,则自取陈平、周勃顺吕后之权,终不以等吉凶为忧也。
区区,诚欲计策两安,绝其绵绵,塞其涓涓,上不欲令皇太后文母之号,陛下有誓泉之讥,下使等得长保其福祐。
然臧获之谋,上安主父,下存主母,犹不免于严怒。
臣伏惟累祖蒙恩,至臣八世,复以愚陋,旬年之间,历显位,备机近,每念厚德,忽然忘生。
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驸马都尉瑰,虽在弱冠,有不隐之中,比请退身,愿抑家权。
可与参谋,听顺其意,诚宗庙至计,窦氏之福袁宏《纪》作「诚不忍目见祸至,故敢书写肝胆,舒度愚情。驸马都尉瑰,忠孝爱主,最自修整。闻瑰比自申陈,愿损抑家权,退身避贤,宜顺其意,斯诚宗庙之至计,窦氏之大福也」。《后汉·何敞传》,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三,有删节。)
孝子图十咏 其五 闵损单衣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三十一○第十九
薄薄芦衣不禦寒,严颜明察御车难。
一言诚感千金重,群弟皆完后母完。
曾少岷惠忠州新琢云根笔 明 · 杨慎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忠州井邑聚云根,筠管千年驳藓痕。
好伴轮囷接卿霭,不同涩勒暗蛮村。
高标自表严颜节,文藻堪招陆贽魂。
西蜀钟奇难韫椟,南礼新咏重瑶琨。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一 1279年10月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北京市
直弦不似曲如钩,自古圣贤多被囚。
命有死时名不死,身无忧处道还忧。
可怜杜宇空流血,惟愿严颜便斫头。
结束长编犹在此,灶间婢子见人羞。
凤皇石至正辛丑花朝前三日,余偕华藏、月亭登玉峰顶,坐凤皇石。月庭索赋诗,为课十有四韵。)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词韵第十一部
大瀛浴火乌,灭没失倒景。
玉龙挟之飞,脱落叠浪顶。
根从太始并,势与华嵩并。
琅实既充脰,玉距犹在矿。
马争滟滪堆,龟让天梯饼。
神人不敢鞭,怒啄欲成瘿。
迁轻岐阳鼓,扛重乌获鼎。
坐寒彭蠡矶,沈怯景阳井
裘突月支头,剑磨严颜颈。
秦女宁受跨,晋士岂容醒。
灰历五千劫,金锁八千顷。
未知金带恩,远却白羽影。
会当鸣朝阳,即都(凤飞鸣也。)有奇警。
巨手一拍飞,钦师许谁请?
笙赋 西晋 · 潘岳
 出处:文选卷十八
河汾之宝,有曲沃之悬匏焉。
邹鲁之珍,有汶阳之孤筱焉。
若乃绵蔓纷敷之丽,浸润灵液之滋,隅隈夷险之势,禽鸟翔集之嬉,固众作者之所详,余可得而略之也。
徒观其制器也,则审洪纤,面短长。
列生簳,裁熟簧。
设宫分羽,经徵列商。
泄之反谧,厌焉乃扬。
管攒罗而表列,音要妙而含清。
各守一以司应,统大魁以为笙。
基黄钟以举韵,望凤仪以擢形。
写皇翼以插羽,摹鸾音以厉声。
如鸟斯企,翾翾歧歧。
明珠在咮,若衔若垂。
脩檛内辟,馀箫外逶。
骈田獦攦,魻鲽参差。
于是乃有始泰终约,前荣后悴。
激愤于今贱,永怀乎故贵。
众满堂而饮酒,独向隅以掩泪。
援鸣笙而将吹,先嗢哕以理气。
初雍容以安暇,中佛郁以怫㥜。
终嵬峨以蹇愕,又飒遝而繁沸。
冈浪孟以惆怅,若欲绝而复肆。
懰檄籴以奔邀,似将放而中匮。
愀怆恻淢,虺韡煜熠。
汎淫汜艳,霅晔岌岌。
或桉衍夷靡,或竦踊剽急。
或既往不反,或已出复入。
徘徊布濩,涣衍葺袭
舞既蹈而中辍,节将抚而弗及。
乐声发而尽室欢,悲音奏而列坐泣。
𢺣纤翮以震幽簧,越上筒而通下管。
应吹噏以往来,随抑扬以虚满。
勃慷慨以憀亮,顾踌躇以舒缓。
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
咏园桃之夭夭,歌枣下之纂纂。
歌曰:枣下纂纂,朱实离离。
宛其落矣,化为枯枝。
人生不能行乐,死何以虚谥为!
尔乃引《飞龙》,鸣《鹍鸡》。
《双鸿》翔,《白鹤》飞。
子乔轻举,明君怀归。
荆王喟其长吟,楚妃叹而增悲。
夫其悽戾辛酸,嘤嘤关关,若离鸿之鸣子也;
含㗅啴谐,雍雍喈喈,若群雏之从母也。
郁捋劫悟,泓宏融裔,哇咬嘲𠽻,一何察惠。
诀厉悄切,又何磬折。
若夫时阳初暖,临川送离。
酒酣徒扰,乐阕日移。
疏客始阑,主人微疲。
弛弦韬籥,彻埙屏篪。
尔乃促中筵,携友生。
严颜,擢幽情。
披黄包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
光歧俨其偕列,双凤嘈以和鸣。
晋野悚而投琴,况齐瑟与秦筝。
新声变曲,奇韵横逸。
萦缠歌鼓,网罗钟律。
烂熠爚以放艳,郁蓬勃以气出。
《秋风》咏于燕路,《天光》重乎《朝日》。
大不踰宫,细不过羽。
唱发《章》《夏》,导扬《韶》《武》。
恊和陈宋,混一齐楚。
迩不逼而远无携,声成文而节有叙。
彼政有失得,而化以醇薄。
乐所以移风于善,亦所以易俗于恶。
故丝竹之器未改,而桑濮之流已作。
惟簧也,能研群声之清;
惟笙也,能揔众清之林。
卫无所措其邪,郑无所容其淫。
非天下之和乐,不易之德音,其孰能与于此乎!
夫子庙 北宋 · 王辟之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四七
唐贞观八年,以曼子严颜故改临州忠州
名虽开郡,地处边徼,一时辅臣以罪迁者多委置之,刘晏、李吉甫、房式、白居易、陆贽、第五琦,先后以谗贬其较著者。
是其荒凉僻陋,与声教未讫者相处,不啻伯仲,而学校更未专设。
绍圣三年,余领符是邦。
城郭塌废,市井凋残,民情尤为倔强,白香山所谓「吏人生硬都如鹿,城市萧疏只抵村」,迄今犹相沿未化也。
越一年,讼庭草生,冷廨香烬,爰进国之温雅子弟赋质可教者,日与讲论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道,莫不于于而听。
其聪颖者尤能大叩小叩,一有所得更形手舞足蹈之乐。
余瞿然喜曰:「是可以进于道矣」。
然欲使之进于道,使不尊修夫子之庙,其何以广教化哉?
于是捐糈禄,集乡老,观流泉,度夕阳,得之于城东北隅玉屏山麓,翕然谋始,三月集事。
其地高敞壮阔,气象峥嵘,子弟圆冠方领,弦诵其间,足以牖灵明而却芜秽。
其地山环水抱,古木挺生,子弟俯仰其下,足以植道德而沃根本。
牧者更刻程以课,计月以稽,讵浇漓者不能使之厚,乔野者不能使之文,穷乡僻壤不能化民成俗、进于声名文物之邦耶?
落成,乡老向上达,磨石求纪其事,余曰:「此始基也,犹未也。
后之牧者如不以刑名法术,是尚更阔而大之,俾展礼释菜,无所缺略,势必说礼敦诗,比于邹鲁」。
今如乡老之请,勒诸贞珉,用诏来学。
按:同治《忠州直隶州志》卷一二,同治十二年刊本。
再拟工部诸将五首(选一) 其一 清末至现当代 · 刘冰研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井蛙盘踞蜀江山,一夜兵戈满剑关。
蛮触混争蜗角上,英雄生死马蹄间。
夜郎城畔春潮急,巴子坟边战血殷。
漫笑西川降表在,断头能有几严颜
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十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采苓竞上采薇山,周士不顽殷士顽。
苏峻有名诛庾亮桓侯无义谢严颜
齐纨莽戏花间蝶,铁网深笼海底珊。
莫怪史迁轻节义,苍天双立斗鸡幡。
阳新出四汉碑戊午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五十一
安阳城北神祠庑,汉四残碑齐出土。
其一分为左右二,何减昔说任城五。
汉碑最著兖与济,褒斜石门太脩阻。
安阳近在河豫閒,何人尚穴为楹础
柱折垣颓又几年,奇光郁郁今才睹。
子斿一碑岁永初,一曰元孙孙孰祖。
其一大字最遒逸,力似孔宙神飞舞。
一云辛酉三月日,建光光和岁谁谱。
略云业在春秋学,著录百人传训诂。
得非严颜弟子行,颍川鄢陵齐鲁
铭文阙泐作者谁,永建人书自谁语永初《子斿碑》云:「不夷不惠,可不之间。」按《后汉书·黄琼传》有此语,又在永初之后,而章怀郑康成《论语注》,盖未之考也。)
徘徊三叹世辽远,鸾凤一翎珍铩羽。
刘宽四石渺难得,杨震四碑赝奚取。
前年黄子与何君,杏坛二刻重扶树。
近来我辈金石癖,果邀造物精灵聚。
十年不得赵生书,三段记摹欧帖贮(予昔以得藏《化度寺碑》古本属渭川为画《洛阳范氏书楼图》,是中州访碑之兆也。)
行春拜谒西门君,好风来拂苏斋麈。
徐柴二子力勤涤,武君三礼功同剖偃师武虚谷与徐、柴二君同剔此石也。武君著《三礼义證》及《金石考》诸书。)
附之三传證六书,寸许八分雄万古。
释文岂但续洪娄,作诗寄赵兼酬武。
墨卿使节过安阳,定拓百本充囊褚。
擘窠题作四碑斋,嘉庆三年岁戊午
请对便殿疏 五代 · 卢文纪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五
臣近蒙召对。
面奉天旨。
凡军国庶事。
利害可否。
卿等位居辅弼。
并合尽言。
臣等仰承诏谕。
退自省循。
时遇休明。
名叨辅弼。
才器不能经纶庶务。
智术不能康济大猷。
致陛下宵旰于丕图。
忧勤于治道。
有腼面目。
待罪岩廊。
尚沐宸慈。
犹宽册免。
莫不兢心自励。
俛首深惟。
愿竭愚鄙之諴。
少副昭回之鉴。
臣闻古先哲王。
乐闻己过。
道涂立诽谤之木。
门庭树告善之旌。
从谏如流。
闻议能服。
祈以卜年长久。
享祚无穷。
陛下自缵邦家。
克敦慈俭。
守先皇仁政。
遵列圣彝章。
人乐和平。
政皆画一。
天无祲沴之象。
地无变怪之妖。
日月无爽于亏盈。
星纬不差于缠次。
襞谏纸者无词可措。
持皂囊者无过可规。
凡百庶寮。
奉职不暇。
臣伏览贞观故事。
魏徵马周之章疏。
王圭刘洎之奏论。
或讲贯古今。
或铺陈政术。
皆万代之长策。
非一介之狂言。
苟异经谋。
何名献纳。
臣等伏计宸算图度者。
必以岭峤未平。
岛夷犹梗。
巴梁恃险。
井络缠妖。
鲜卑尚挠于边陲。
将帅未施于方略
臣等以为非独人谋未至。
亦恐天意使然。
声教苟孚。
廓清何晚。
臣略以前事明之。
何者。
即如汉高
前代之英主也。
一剑初奋于彭城
五年方诛于项籍
南平英布
北捍匈奴
解白登之围。
柏人之难。
凡十馀年亲当矢石。
乃混车书。
太宗文皇帝
本朝之圣祖也。
自起义太原
佐命高祖
乃定江南之草窃。
殄陇右之陆梁。
突厥于便桥。
擒公祏于京口
凡十馀年栉风沐雨。
命将出师。
方得华裔向风。
寰区无挠。
伏念陛下爰从践祚。
才历一期。
虽乃圣乃神。
不下于汉高文祖。
而且耕且战。
更详于人事天时。
武王一举荡平。
句践十年教战。
若治兵之至要。
御众之大端。
攻必取而守有馀。
战必胜而卒无怠。
发号出令。
保大定功。
俾军戍咸惮于机权。
部校皆存于信义
驱之可以蹈汤火。
使之可以为虫沙。
此则圣谋悬料于彀中。
神策己包于术内。
何假刍荛小辈。
草野凡生。
持蠡妄测于沧溟。
侧管强窥于穹昊。
不量事体。
虚费莠言。
故论语载仲尼治卫。
必也正名。
言顺事行。
勿容苟且。
名言之际。
圣哲攸艰。
况在凡常。
岂宜容易。
思出其位。
古人所非。
臣等谬处台衡。
奉行制敕。
但缘事理。
互有区分。
军戎不在于职司
钱谷非关于局分。
苟陈异见。
即类侵官。
况才不济时。
识非经远。
因五日起居之例。
两班旅见之时。
略获对扬。
兼承顾问。
此际卫士周环于阶陛。
庶臣罗列于殿庭。
四面聚观。
十手所指。
臣等苟欲伸愚短。
此时安敢敷陈。
韩非昔惧于说难。
孟子亦忧于言责。
臣窃惟本朝故事。
肃宗初平寇难。
再复寰瀛。
颇经涉于艰难。
尤勤劳于委任。
每正衙奏事。
则泛咨访于偫臣。
及便殿询谋。
则独对扬于四辅
上元元年后。
于长安东置延英殿。
宰臣如有奏议。
圣旨或有特宣。
皆于前一日上闻。
及对御之时。
只奉冕旒。
旁无侍卫
献可替否。
得曲尽于讨论。
舍短从长。
故无虞于漏泄。
君臣之际。
情理坦然。
伏望圣慈俯循故事。
或有事关军国。
谋而否臧。
未果决于圣怀。
要询访于臣辈。
则请依延英故事。
前一日传宣。
或臣等有所听闻。
切关利害。
天形文字。
须面敷扬。
臣等亦依故事。
前一日请开延英。
当君臣奏言之时。
祇请机要臣寮。
侍立左右。
兼乞稍霁严颜
恕臣荒拙。
虽乏鹰鹯之效。
庶尽葵藿之心。
恭惟陛下睿略纵横。
天机沉邃。
臣等以愚智而干圣智。
以凡情而测圣情。
如萤爝比耀于乌蟾。
畎浍争流于江海。
然而天覆地载。
君义臣行。
持禄取容。
即见议于物论。
有犯无隐。
虑不惬于圣怀。
既显奉德音。
俾令奏对。
合披愚。
先渎宸聪。
仲鸣以四贤画象属题各系一诗 其四 文天祥 清末至民国 · 黄浚
 押词韵第十一部
功名几灭性,忠孝太劳生。
文山梦中句,百诵还暗惊。
润州脱虏缚,空坑遭乱兵。
凄凉厓海战,维絷南安行。
零丁复惶恐,柴市甘上刑。
今观绯袍笏,正气仍觥觥。
南人扶天柱,易代志竟成。
严颜不在似,餍此千年名。
严颜(补编)1059年 北宋 · 苏轼
 押寘韵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忠县严颜碑
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
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
刘璋固庸主,谁为死不二。
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砧几。
国亡君已执,嗟子死谁为。
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
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
裴使君墓志铭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十一
君五音之侯,兼其方牧,八阵之图,穷其巧变,用能战必胜,攻必取,督称无难,兵号解烦,朝飞火箭,夜耸云梯,燧象从奔,联狼已合;
于是严颜不挠,极咍诸戎,庞德高声,肆言群逆,胡夷总至,犹持子路之缨,锋刃相交,终温生之节;
每以财轻篻箨,义重嵩衡,割宅字贫友之孤,开门延故人之殡,笃好朋游,居常满席,每至鲜云蔼蔼,披王安之衣,明月团团,似班姬之扇,日带花以如笑,风呜条而若歌,傍列丝桐,对扬文酒,一石之后,逾能断狱,五斗之量,犹未解酲。
嗟乎!
潘岳之诗,致哀周密庄公之诔,用悯相遗(《艺文类聚》五十)
闵霁司成来访 其二 元末明初 · 李穑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十六
总角游乡校,严颜学汉音。
会间谈不置,病后醉相寻。
我病乾坤大,公亡岁月深。
司成今不惑,家教幸温燖。
理狱听谏疏 隋末唐初 · 魏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
臣闻道德之厚。莫尚于轩唐。
仁义之隆。莫彰于舜禹。
欲继轩唐之风。将追舜禹之迹。
必镇之以道德。宏之以仁义。
举善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不择善任能。而委之俗吏。
既无远度。必失大体。
惟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欲求垂拱无为。不可得也。
故圣哲君临。移风易俗。
不资严刑峻法。在仁义而已。
故非仁无以广施。非义无以正身。
惠下以仁。正身以义。
则其政不严而理。其教不肃而成矣。
然则仁义理之本也。刑罚理之末也。
为理之有刑罚。犹执御之有鞭策也。
人皆从化。而刑罚无所施。
马尽其力。则有鞭策无所用。
由此言之。刑罚不可致理。
亦已明矣。故潜夫论曰。
人君之理。莫大于道德教化也。
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
情性者。心也本也。
俗化者。行也末也。
是以上君抚世。先其本而后其末。
顺其心而履其行。心情苟正。
则奸慝无所生。邪意无所载矣。
是故上圣无不务理民心。故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道之以礼。
务厚其性而泯其情。民相爱。
则无相伤害之意。动思义。
则无畜奸邪之心。若此非律令所理也。
此乃教化之所致也。圣人甚尊德礼而卑刑罚。
故舜先敕契以敬敷五教。而后任咎繇以五刑也。
凡立法者。非以司民短而诛过误也。
乃以防奸恶而救祸患。检淫邪而内正道。
民蒙善化。则人有士君子之心。
被恶政。则人有怀奸乱之虑。
善化之养民。犹工之为曲豉也。
六合之民。犹一荫也。
黔首之属。犹豆麦也。
变化云为。枉将者耳。
遭良吏。则怀忠信而履仁厚。
遇恶吏。则怀奸邪而行浅薄。
忠厚积则致太平。浅薄积则致危亡。
是以圣帝明王。皆敦德化而薄威刑也。
德者所以循已也。威者所以理人也。
民之生也。犹铄金在炉。
方圆薄厚。随镕制耳。
是故世之善恶。俗之薄厚。
皆在于君世之主。诚能使六合之内。
举世之人。感忠厚之情。
而无浅薄之恶。各奉公正之心。
而无奸险之虑。则醇酽之俗。
复见于兹矣。后王虽未能遵专尚仁义。
当慎刑恤典。哀敬无私。
故管子曰。圣君任法不任智。
任公不任私。故王天下。
理国家。贞观之初
志存公道。人有所犯。
一一于法。纵临时处断。
或有轻重。但见臣下执论。
无不忻然受纳。民知罪之无私。
故甘心而不怨。臣下见言无忤。
故尽力以效忠。顷年已来。
意渐深刻。虽开三面之网。
而察见川中之鱼。取舍枉于爱憎。
轻重由乎喜怒。爱之者。
罪虽重而强为之辞。恶之者。
过虽小而深探其意。法无定科。
任情以轻重。人有执论。
疑之以阿伪。故受罚者无所控告。
当官者莫敢正言。不服其心。
但穷其口。欲加之罪。
其无辞乎。又五品已上有犯。
悉令曹司闻奏。本欲察其情状。
有所哀矜。今乃曲求小节。
或重其罪。使人攻击。
惟恨不深。事无重条。
求之法外。所加十有六七。
故顷年犯者惧上闻。得付法司
以为多幸。告讦无已。
穷理不息。君私于上。
吏奸于下。求细过而忘大体。
行一罚而起众奸。此乃背公平之道。
乖泣辜之意。欲其人和讼息。
不可得也。故体论云。
夫淫泆盗窃。百姓之所恶也。
我从而刑罚之。虽过乎当。
百姓不以我为暴者。公也。
怨旷饥寒。亦百姓之所恶也。
遁而陷之法。我从而宽宥之。
百姓不以我为偏者。公也。
我之所重。百姓之所憎也。
我之所轻。百姓之所怜也。
是故赏轻而劝善。刑省而禁奸。
由此言之。公之于法。
无不可也。过轻亦可。
私之于法无可也。过轻则纵奸。
过重则伤善。圣人之于法也公矣。
然犹惧其未也。而救之以化。
此上古所务也。后之理狱者则不然。
未讯罪人。则先为之意。
及其讯之。则驱而致之意。
谓之能。不探狱之所由生为之分。
而上求人主之微旨以为制。谓之忠。
其当官也能。其事上也忠。
则名利随而与之。驱而陷之。
欲望道化之隆。亦难矣。
凡听讼理狱。必原父子之亲。
立君臣之义。权轻重之序。
测浅深之量。悉其聪明。
致其忠爱。疑则与众共之。
疑则从轻者。所以重之也。
故舜命咎繇曰。汝作士
惟刑之恤。又复加之以三讯。
众所善。然后断之。
是以为法。参之人情。
故传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而世俗拘愚苛刻之吏。以为情也者。
取货者也。立爱憎者也。
右亲戚者也。陷怨雠者也。
何世俗小吏之情。与夫古人之悬远乎。
有司以此情疑之偫吏。人主以此情疑之有司。
是君臣上下。通相疑也。
欲其尽忠立节难矣。凡理狱之情。
必本所犯之事以为主。不严讯。
不旁求。不贵多端以见聪明。
故律正其举劾之法。参伍其辞。
所以求实也。非所以饰实也。
但当参伍明听之耳。不使狱吏锻鍊饰理。
成辞于手。孔子曰。
古之听狱。求所以生之也。
今之听狱。求所以杀之也。
故析言以破律。任案以成法。
执左道以必加也。又淮南子曰。
丰水之深十仞。金铁在焉。
则形见于外。非不深且清。
而鱼鳖莫之归也。故为上者。
以苛为察。以功为明。
以刻下为忠。以讦多为功。
譬犹广革。大则大矣。
裂之道也。夫赏宜从重。
罚宜从轻。君居其厚。
百王通制。刑之轻重。
恩之厚薄。见思与见疾。
其可同日言哉。且法。
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
今作法贵其宽平。罪人欲其严酷。
喜怒肆志。高下在心。
是则舍准绳以正曲直。弃权衡而定轻重者也。
不亦惑哉。诸葛孔明小国之相。
犹曰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
况万乘之主。当可封之日。
而任心弃法。取怨于人乎。
又时有小事。不欲人闻。
则暴作威怒。以弭谤议。
若所为是也。闻于外其何伤。
若所为非也。虽掩之何益。
故谚曰。欲人不知。
莫若不为。欲人不闻。
莫若勿言。为之而欲人不知。
言之而欲人不闻。此犹捕雀而掩目。
盗钟而掩耳者。祗以取诮。
将何益乎。臣又闻之。
无常乱之国。无不可理之民者。
夫君之善恶。由乎化之薄厚。
故禹汤以之理。桀纣以之乱。
文武以之安。幽厉以之危。
是以古之哲王。尽已而不以尤人。
求身而不以责下。故曰罪己
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
其亡也忽焉。为之无己。
深乖恻隐之情。实启奸邪之路。
温舒恨于曩日。臣亦欲惜所不用。
非所不闻也。臣闻尧有敢谏之鼓。
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史。
武有戒慎之铭。此则听之于无形。
求之于未有。虚心以待下。
庶下之情达上。上下无私。
君臣合德者也。魏武帝云。
有德之君。乐闻逆耳之言。
犯颜之诤。亲忠臣。
厚谏士。斥谗慝。
远佞人者。诚欲全身保国。
远避灭亡者也。凡百君子。
膺期统运。纵未能上下无私。
君臣合德。可不全身保国。
远避灭亡乎。然自古圣哲之君。
功成事立。未有不资同心予违汝弼者也。
昔在贞观之初。侧身励行。
谦以受物。盖闻善必改。
时有小过。引纳忠规。
每听直言。喜形颜意。
故凡在忠烈。咸竭其辞。
自顷年海内无虞。远夷摄服。
志色盈满。事异厥初。
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
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
私嬖之径渐开。至公之道日塞。
往来行路。咸知之矣。
邦之兴衰。实由斯道。
为人上者。可不勉乎。
臣数年已来。每奉明旨。
深惧偫臣莫肯尽言。臣切思之。
自比来人或上书。事有得失。
惟见述其所短。未有称其所长。
又天居自高。龙鳞难犯。
在于造次。不敢尽言。
时有所陈。不能尽意。
更思忠竭。其道无因。
且所言当理。未必加于宠秩。
意或乖忤。将有耻辱随之。
莫能尽节。实由于此。
虽左右近侍。朝夕阶墀。
事或犯颜。咸怀顾望。
况疏远不接。将何以极其忠款哉。
又时或宣言云。臣下见事。
祗可来道。何因所言。
即望我用。此乃拒谏之辞。
诚非纳忠之意。何以言之。
犯主严颜。献可替否。
所以成主之美。匡主之过。
若主听则惑。事有不行。
使其尽忠谠之言。竭股肱之力。
犹恐临事恐惧。莫肯效其诚款。
若如明诏所道。便是许其面从。
而又责其尽言。进退将何所据。
欲必使乎致谏。在乎好之而已。
故齐桓好服紫。而合境无异色。
楚王好细腰。而后宫多饿死。
夫以耳目之玩。人犹死而不违。
况圣明之君。求忠正之士。
千里斯应。信不为难。
若徒有其言。而内无其实。
欲其必至。不可得也。
论御臣之术 隋末唐初 · 魏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九
臣闻知臣莫若君。
知子莫若父。
父不能知其子。
则无以睦一家。
君不能知其臣。
则无以齐万国。
万国咸宁
一人有庆。
必藉忠良作弼。
俊乂在官。
则庶绩其凝。
无为而化矣。
尧舜文武。
见称前载。
咸以知人则哲。
多士盈朝。
元凯翼巍巍之功。
周召光焕乎之美。
然则四岳九官。
五臣十乱。
岂惟生之于曩代。
而独无于当今者哉。
在乎求与不求。
好与不好耳。
何以言之。
夫美玉明珠。
孔翠犀象。
大宛之马。
西旅之獒。
或无足也。
或无情也。
生于八荒之表。
途遥万里之外。
重译入贡。
道路不绝者何哉。
盖由乎中国之所好也。
况从仕者。
怀君之荣。
食君之禄。
率之以义。
将何往而不至哉。
臣以为与之为忠。
则可使同乎龙逢比干矣。
与之为孝。
则可使同乎曾参子骞矣。
与之为信。
则可使同乎尾生展禽矣。
与之为廉。
则可使同乎伯夷叔齐矣。
然而今之偫臣。
罕能贞白卓异者。
盖求之不切。
励之未精故也。
若勖之以公忠。
期之以远大。
各有职分。
得行其道。
贵则观其所举。
富则观其所养。
居则观其所好。
习则观其所言。
穷则观其所不受。
贱则观其所不为。
因其材以取之。
审其能以任之。
用其所长。
掩其所短。
进之以六正。
戒之以六邪。
则不严而自励。
不劝而自勉矣。
故说苑曰。
人臣之行。
有六正六邪。
行六正则荣。
犯六邪则辱。
何谓六正。
一曰萌芽未动。
形兆未见。
昭然独见存亡之机。
得失之要。
预禁乎未然之前。
使主超然立乎荣显之处。
如此者圣臣也。
二曰虚心尽意。
日进善道。
勉主以礼义。
谕主以长策。
将顺其美。
匡救其恶。
如此者良臣也。
三曰夙兴夜寐。
进贤不懈。
数称往古之行事。
以励主意。
如此者忠臣也。
四曰明察成败。
早防而救之。
塞其閒。
绝其源。
转祸以为福。
使君终以无忧。
如此者智臣也。
五曰守文奉法。
任官职事。
不受赠遗。
辞禄让赐。
饮食节俭。
如此者贞臣也。
六曰国家昏乱。
所为不谀。
敢犯主之严颜
面言主之过失。
如此者直臣也。
是谓六正。
何谓六邪。
一曰安官贪禄。
不务公事。
与代浮沉。
左右观望。
如此者具臣也。
二曰主所言皆曰善。
主所为皆曰可。
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
以快主之耳目。
偷合苟容。
与主为乐。
不顾后害。
如此者谀臣也。
三曰内实险诐。
外貌小谨。
巧言令色。
妒贤嫉能。
所欲进。
则明其美。
隐其恶。
所欲退。
则明其过。
匿其美。
使主赏罚不当。
号令不行。
如此者奸臣也。
四曰智足以饰非。
辩足以行说。
内离骨肉之亲。
外搆乱于朝廷。
如此者谗臣也。
五曰专权擅势。
以轻为重。
私门成党。
以富其家。
擅矫主命。
以自显贵。
如此者贼臣也。
六曰谄主以邪佞。
陷主于不义。
朋党比周。
以蔽主明。
使黑白无别。
是非无閒。
使主恶布于境内。
闻于四邻。
如此者亡国之臣也。
是谓六邪。
贤臣处六正之道。
不行六邪之术。
故上安而下理。
则见乐。
死则见思。
此人臣之术也。
记曰。
权衡诚悬。
不可欺以轻重。
绳墨诚陈。
不可欺以曲直。
规矩诚设。
不可欺以方圆。
君子审礼。
不可诬以奸诈。
然则臣之情伪。
知之不难矣。
又设礼以待之。
执法以御之。
为善者蒙赏。
为恶者受罚。
安敢不企及乎。
安敢不尽力乎。
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
十有馀载矣。
徒闻其语。
不见其人何哉。
盖言之是也。
行之非也。
言之是。
则出乎公道。
行之非。
则涉乎邪径。
是非相乱。
好恶相攻。
所爱虽有罪。
不及于刑。
所恶虽无辜。
不免于罚。
此所谓爱之欲其
恶之欲其死者也。
或以小恶弃大善。
或以小过忘大功。
此所谓君之赏不可以无功求。
君之罚不可以有功免者也。
赏不以劝善。
罚不以惩恶。
而望邪正不惑。
其可得乎。
若赏不遗疏远。
罚不阿亲贵。
以公平为规矩。
以仁义为准绳。
考事以正其名。
循名以求其实。
则邪正莫隐。
善恶自分。
然后取其实。
不尚其华。
处其厚。
不居其薄。
则不言而化。
期月而可知矣。
若徒爱美锦。
而不为人择官。
有至公之言。
无至公之实。
爱而不知其恶。
憎而不知其善。
徇私情以近邪佞。
背公道而远忠良。
夙夜不怠。
劳神苦思。
将求至理。
不可得也。